研究生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2003年设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办学基础,于2020年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六个二级学科方向每年共招生30人左右。学科点立足学科自身性质,结合建大办学实际,积极探索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育人路径,致力于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与扎实的语言文学功底,并拥有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实干能力,毕业后能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中文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一是本学科建有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关中非遗文献整理与传承保护及传播研究基地等数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外文学译介研究所、建筑文化研究所、空间美学与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校级教学科研平台,有效支撑了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科研实践的需求。二是本学科延续文学院前院长贾平凹的长效影响,充分发挥师资团队中的作家资源,坚持文艺评论与创作实践两翼并举。除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与研究能力之外,还尤其重视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训练。以诗人兼诗论家吕刚、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主席杨则纬等为代表的团队教师,以其丰富的创作实绩和育人经验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写作指导,激励学生投身文学创作。以此为砥砺,不少学生在《延河》《美文》《文化艺术报》等刊物发表了文学作品,还在全国徐志摩诗歌大赛、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等专业赛事中获奖。三是本学科依托校内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安工作站、“中华文化体验与实践”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习场馆,还广泛联系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小说评论》杂志社、建大附中附小等对口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实践实训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毕业生历来就业面宽广,社会需求量大。建大中文学科虽然招生时间相对较短,但始终围绕学校实际和行业需求,坚持走特色化发的办学路子,这使得本学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工商学院、建大附中附小等教育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小说评论》杂志社等出版机构,北京金企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等文化部门,中共哈尔滨市委老干部局、中共政协谷城县委员会办公室等政府机关,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西安航空航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都闪烁着本学科毕业生的身影。此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读博深造,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法律硕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法学教育始于1996年,依托学校整体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注重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等学科共建共融。2003年获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授权点,2021年动态调整获得法律硕士学位授权,于2023年面向全国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全面贯彻“法律+”的特色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能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实务技能,同时熟悉工程建设、环境治理、文化遗产保护等交叉领域法律知识与实务,适应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以及各行业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专门型/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本学位点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良好,现有硕士生导师15人,实务导师8人。多数专任教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近年来,本学位点教师获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省部级、厅局级成果奖励及省部级领导的批示10余项。导师们的研究方向与人才培养定位契合度高,多人荣获“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校青年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获聘为住建部法律专家、“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教育法治工作专家、陕西省政法委特约研究员等,为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学位点一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二是根据培养单位的优势和学术积累,错位发展,设置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开设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更新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等特色课程。三是丰富实践训练内容,注重培养硕士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借助陕西省法学会工程建设法学研究会、西安市法学会城市更新与城乡治理法学研究会、校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研究所、校外实践基地等平台探索法学理论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与职业视野。

我校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生就业前景广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城市更新的有效推进,工程法律、建筑法律等领域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硕士生毕业后可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也可选择在法院、检察院、律所等传统法律领域深耕,或者加入建筑企业、环保机构等跨界领域开拓创新。


国际中文教育

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就职于国际学校、中小学、职业院校、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和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近5年,本学位点硕士生共有48人次通过语合中心选拔,分别赴泰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埃及、蒙古、老挝、南非、巴基斯坦、赤道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多哥等国家开展中文教学,其中有4位硕士生成为专职国际中文教师,长期受聘于语合中心。另外,共有120余人次在国内线上线下的国际中文培训机构和文化机构从事专业实习。硕士生多人考取各类资格证书;25人考取《国际中文教师证书》,52人考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多人获得校外校内各类荣誉:李开阳获得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泰国赛区决赛优秀辅导老师奖(2024);孙怡在泰国获得优秀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奖(2023-2024学年);唐可悦获得2023年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优秀微课奖;张雨馨获得南非中文教师协会颁发的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南非赛区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还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奖、陕西省跨文化能力大赛奖,等等。学位点近5年共毕业84人,就业84人,就业率为100%,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毕业生在单位普遍受到好评、受到重视,并提出由学位点继续输送新教师的要求;毕业生走上岗位后的适应状态调查显示评价结果也很优秀,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印象较好,双方整体较为满意。


哲学--美学

本硕士点报考学生主要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兼及英语等相关专业;每年招生名额接近10人,近年已完全实现第一志愿录取。在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基础上,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科研项目,夯实了专业基础知识,锻炼了科学研究能力,开拓了学术探究视野。毕业后就业领域包括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国企个企以及自主创业等,亦有毕业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等。


艺术学--影视历史与理论

本硕士点2013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计划为5-10名,目前主要招收艺术学一级学科下的戏剧影视方向研究生,毕业研究生中就职于高校的11名、省市级文化单位的9名、以及中小学、媒体和各类公司的近30名,有近10名毕业生分别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成为戏剧影视研究领域的新锐。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 站点维护: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处 | 联系邮箱:wxy@xauat.edu.cn | 联系电话:029-82202703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 幸福校区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710043 | 草堂校区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

文苑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