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陕西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杨则纬文学作品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研讨会由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主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虎成、文学院院长杨延龙出席。党委副书记李虎成代表学校致辞,出席会议的学者有李敬泽、雷达、李星、畅广元、段建军、杨乐生、冯希哲、仵埂、韩鲁华、穆涛、韩蕊等,文学院部分人员参会。
现将参会学者的发言摘编如下。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
《于是去旅行》是一部写给青年人看的长篇小说,展现了80后对生命意义的寻找以及无处安放的焦虑。在这里,旅行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也许她着眼的点不够雄浑与宽大,但是每一代文学家都要真诚地面对自己,对于路遥来说,他无限忠诚地面对自己的个人经验,同样杨则纬他们这一代也需要严肃、认真地面对他们这一代独有的东西,从中找到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
在她的笔下青春是迷茫的,她是一个情感含量大于技术含量的作者。而要求她写得轰轰烈烈,充满苦难是不现实的,只希望她的笔下能够追溯到我们时代重大的精神内涵。我现在觉得杨则纬把她现有的生活经验已经发挥到一个高度。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李星:
我认为《我只有北方和你》是奠定杨则纬作家地位的一个长篇小说,《于是去旅行》则将杨则纬在全国文坛的事业中进一步拓展。我觉得80后是泛故乡的一代,他们对故乡的概念没有我们这代人那么明确和根深蒂固。
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杨乐生:
杨则纬的小说太多小情小调,但她的《于是去旅行》是一个突破性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写出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是衡量一个好作家的最重要的标准,要通过想象力加强对作品素材的拓展,使自己的作品更有厚实感。
陕西师范大学畅广元:
杨则纬的作品主要是以描写个体的生命历程为主,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创作人物的手段、关注人物的多面点,让读者在一个人的命运历程中感受新的时代。她的弱点还是在精神价值创作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不够明晰。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
就《躲在星巴克的猫》来说,情感表达得非常有特色,写得很有个性、很有特点,也能够让人感受到作家本人写作过程的一种个性化的追求。我觉得作品的不足,就是叙述过程中太单一,作品的厚度、丰富性、主题的深刻性不够,情感、文字描写有点光滑,以后生活的范围要扩展一些,要多一些对当代人生活体验的了解和感受。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希哲:
杨则纬很敏感,尤其对情绪化的东西很敏锐。建议杨则纬多读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经典作品,从中寻找出适合80后自己的语言;二是放慢长篇创作节奏,近期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加强小说结构、叙事方法和写作技巧训练;三是加强对生命价值和生活的体验,促进自己文学创作从个体空间向群体空间的转化。
西安音乐学院仵埂:
杨则纬的作品对陕西来说确实是耳目一新,作品当中完全是都市化的东西,与老一辈作家相比,描写的场景完全发生了变化,语言也发生了变化,非常好翻译,她的创作必然有一个远大的未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鲁华:
从作品来看,整个都带有极为强烈的自叙性,甚至可以说就是她生活和情感的一种影像。我注意到她几部作品里边的几个意象,往往是几个意象就构成了她创作虚实的基本结构,这就是北方、西安和猫,这是非常突出的。叙述上,带有很明显的心理意识叙述的特点。
《美文》杂志社主编穆涛:
建议杨则纬读一读同时代的人、同时代的作品,学习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都在写什么,都在关注什么,观察他们对时代的体验有什么不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韩蕊:
读杨则纬文学的作品,我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北方气息、都市气息、西安气息、80后气息,但我觉得还要再深入下去,写出他们的灵魂。希望杨则纬多了解一下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反映大学生活的小说作品。而创作与评论相互支撑与推进也是文学院中文系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杨则纬:
有人劝过我要写大作品就不要局限在城市里,我1985后出生,从来不计较别人说我写的是不是小题材,是不是不够深刻,因为每一个时代总要有人记录。非常激动第一次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感谢陕西省作家协会,也特别感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让我能一边写作,一边讲课,更感谢各位老师让我在写作道路上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和朋友多年来为我做的一切。
相关简介:
杨则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80后作家,2010年荣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新人奖”、2015年长篇小说《于是去旅行》获《中国作家》第五届剑门关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