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靖边 ——文学院2017暑期社会实践“靖边县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实况报道
2017年09月04日  点击:[]

暑期来,实践至。西建大文学院2015级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在天气持续高温预警的情况下,离开了爆热“酷爽”的西安来到榆林靖边县开展靖边社会救助状况调查活动。这样独特的实践经历,我们正在体验与学习活动第一天,在辅导员原庆华老师和队长贾慧博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小河革命旧址。

小河革命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旧址(小河会议)、毛泽东旧居、旮旯沟会议旧址、小河会议纪念馆是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通过细致的观察,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奋斗与努力,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不放弃,在丛丛荆棘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的解放之路。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伟人们站在思想的顶点去完成解放中国的目标的信念与决心。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们进入更深的学习与体验。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曾经办公和居住过的地方——旮旯沟会议旧条址,利用独特的地形创造天然的屏障,就是在这样的件下召开中共会议,完成了挽救党挽救革命的历史任务。

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由先辈们用小米加步枪在艰苦条件下一步一步创造出来的,我们要珍惜,更要感恩。而今天,我们实践小分队的任务是对靖边县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学习和了解,扶贫之路和解放之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我们认识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时时刻刻把关爱社会、助人帮人作为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旮旯沟会议旧址,利用独特的地形创造天然的屏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召开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6周年大会,新华社在这一天还发表了《努力奋斗,迎接胜利――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六周年》的文章。

我们首先选择小河会议旧址来学习先辈们战斗不熄,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这对我们接下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开头和引导作用,未来几天,社会实践,我们依然在前进……

文学院2017暑期社会实践“靖边县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实况报道(二)

2017年7月2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本次活动的第二站——“靖边县救助管理站”,开始了此次对于靖边县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的调查研究。

早晨九点,我院实践团队成员按时到达靖边县救助管理站。管理人员首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靖边县救助管理站的概况和救助流程。“该项目是靖边县委、县政府2011年着力打造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管理人员谈到, 靖边县救助管理站位于县城河东迎宾大道旁,占地面积11.92亩。工程总体规划按照跨省救助站的标准建设,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建设办公区、受助区、生活区。建筑总面积达1886.73平方米,总投资508万元。该工程于2011年10月竣工,2012年4月人口入住。救助站拥有大小床位40张,每日可为40人提供可靠的食宿。

当同学们问到如何解决受救助儿童的教育和医疗问题时,管理人员解释说:“救人是救助站的第一要务,但是救助站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协作来共同完成社会救助的工作。我们目前救助的多是被遗弃的儿童,其中包含智力残疾、身体残疾以及被父母遗弃的孤儿。”管理人员还谈到:“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受救助儿童和普通同龄孩子一样,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在与管理人员详细的交谈之后,我们团队便来到受救助儿童的宿舍,看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离开救助站的时候,受救助的儿童依依不舍地抱着我们的队员。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队员们内心很是感慨,一是同情这些孩子们,因为身体或智力的残疾而遭到了父母的抛弃,或是因为其它原因成为了孤儿。二是感谢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为这些被遗弃的孩子提供了医疗条件和生活保障,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责任心、爱心和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为这些孩子的未来多添了一份可能,一份阳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一天的实践,队员们深深感到救助站工作的重要性和巨大意义。通过实践,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关心这些孩子,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文学院2017暑期社会实践“靖边县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实况报道(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017年7月2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靖边县镇靖镇芦西村,进行精准扶贫状况的调查研究。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芦西村支部委员会,村党支部书记向队员们介绍道“芦西村位于靖边县城南11公路处,全村总贫困户37户,总贫困人口165人。返贫6户19人;脱贫巩固户31户,146人。”

书记告诉队员们“芦西村土地较贫瘠,扶贫产业以养殖业为主。”“每名村委会成员都有确定的帮扶对象,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制定脱贫方法,真正做到“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

之后,队员们来到了一特困户家庭,并为他们带去了慰问品。在详细询问和了解了该户的脱贫情况后,为便于深入帮扶,队员们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光荣的西建大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不断努力,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学院“商洛市普陀村义务支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实践的青春最美丽。2017年8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商洛市普陀村义务支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为期十天的实践生活充实而快乐,队员们都收获颇丰,对于此次的支教,我们获取了深刻的认识;对于商洛的乡村中学,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汲取志愿精神,践行两学一做。实践前期,我们来到这所偏远的学校,支教小队迅速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当地山势陡峭,村民居住分散,很多住户之间相距遥远。普陀村是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村前屋后均为林木,空气清新自然。由于交通不便、该村自然经济条件欠发达。了解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之后,文学院暑期支教团队的同学开始为迎接学生做准备。大家坚持每日一会制度,制定教学日程安排表,修改完善教案,就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复沟通讨论研究更符合山区孩子的教育模式。

实践中,文学院支教团队成员决定深入基层,开展家庭教育交流会。大家合理分工,把没有课程安排的队员们到小学附近的街道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当地家庭教育状况、教育资源、留守儿童等情况进行实地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林木外买、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收入较低,其他产业收入几乎没有。再加之地理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等因素,村民的眼界比较闭塞,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村民对子女教育意识比较淡薄。这里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却不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农户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教育的发展是脱贫的根本。为贯彻陕西省“八个一批”政策,实现教育脱贫,支教团成员结合当地学生的受教育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启迪式教育学生,包括剪纸与唱英文歌,释放低年级孩子们的天性,通过具体题目向高年级同学梳理知识点。这些都让支教团队成员对自己所拥有的优良教育条件倍加珍惜,也赋予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更深刻的意义。

短暂而充实的支教活动结束了,每个成员都的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实践活动经历。我们不仅走进了商洛,走近了教育事业,也理解了“三下乡”的意义所在。理论远远是不够的,青年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才能增长阅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提高自身修养,奉献社会。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做当代优秀的大学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条:喜迎新生,青春起航——文学院圆满完成迎新工作
下一条:情系困难生,走访送温暖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 站点维护: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处 | 联系邮箱:wxy@xauat.edu.cn | 联系电话:029-82202703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 幸福校区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710043 | 草堂校区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

文苑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