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由校党委宣传部、文学院主办,文学院中文系承办的“人文建大,国学讲坛”在草堂校区举行2019年首场讲座。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教授应邀为建大师生做了题为“从老舍公案说起”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韩蕊教授主持。
李国平教授以现代文学史上的“老舍公案”为引,通过分析“老舍先生曾入选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误传,为大家解说了诺奖评奖细则,进而解读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行事逻辑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他饶有兴味地指出,世界各大学教授,各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学院士以及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拥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资格,但是如何去猜测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呢?答案是欧洲的博彩公司。这些博彩公司的每年都会公布一份名单,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如在2012年的名单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而第二名正是莫言。
紧接着,他从诺贝尔的生平切入,结合历史沿革,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之间一系列的故事。例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曾经找过鲁迅先生,希望可以提名鲁迅参选诺贝尔文学奖,但被鲁迅先生婉拒。又例如后来该评委会于1988提名沈从文获得该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公布获奖者,但是沈从文先生于1988年5月逝世,诺贝尔文学奖不会颁发给已经过世的人,就这样沈从文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等等。
最后,他为师生们重点阐发了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之间的关系。他犀利地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讲求高度的自由性,但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太过注重讲述莺莺燕燕,歌舞升平,这样的作品是很难获得中国与世界的认同,无法进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也就很难使中国文学在世界大放异彩。
通过讲述,李国平教授也向师生提出了思考: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之为好作品?什么样的中国作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这一切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植根于人民生活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向世界展示一个完整中国并为本国带来思考的作家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李国平老师最后的结语那般:“为什么我喜欢这些,因为它为我带来了思考,思考中国文学,思考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