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应我校文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马燕华老师为草堂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如何教外国人汉字”的学术讲座。
讲座由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系主任秦艳萍教授主持,副主任张晓红、专业教师陈楠、王涛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体本科生及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草堂校区学府城9-209教室座无虚席,还有一些同学站在后排认真聆听。
马燕华教授
马燕华教授开门见山,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学习是外国学生的薄弱环节。她从“汉字的性质,什么是汉字”、“困惑外国成年人的汉字难题”、“教外国成年人的汉字教学模式”、“分享教学经验、教学体会”四个方面展开了讲述。
首先是汉字的性质,马燕华教授旁征博引,从汉字的功能、汉字和汉语的区别与联系等角度出发,着重强调了“汉字不是汉语的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概念。接着,马教授提到,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着教学顺序以语言功能为先还是以汉字繁简难易程度为先的难题,同时汉字的字形字义也使学生们很困惑。这主要是由于汉字字形的繁简难易程度与所记录的语言功能轻重缓急不一致,汉字的字义与词义不一致。“如何对汉字进行字形分析,如何解释词义和字义的关系?”成为汉字教学的一大难题。随后,马教授介绍了“随文识字”、“独立设课、”“先语后文”、“不闻不问”四种教外国成年人汉字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些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现状指出了它们的利弊。
讲座现场
马燕华教授还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她先是提出了两个值得反思的教学现象:汉字文化圈的外国成年人相比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学起汉字更容易些;同样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学起汉字来要比学语法、语音、词汇更困难。之后,她引用教育心理学的部分知识为同学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理论。此外,她还分享了自己教外国人汉字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习题等。还设置了提问环节,马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学生提问
最后,秦艳萍教授进行了总结,对马教授精彩的讲座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同学们也表示收获满满,期待着以后学院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如此精彩的学术讲座。
秦艳萍教授做总结
本次讲座的顺利举办,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对本专业的正确认知,把握当下对外汉语教学的脉搏,在为学生释疑解惑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学子对汉语教学实践更深一层的思考与探索。
(撰稿:段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