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建大 国学讲坛”系列讲座之“‘天人’如何‘合一’——从思想史逻辑推论”在我校雁塔校区成功举办
2017年06月12日  点击:[]

6月12日晚,我校文学院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启群先生在雁塔校区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天人’如何‘合一’——从思想史逻辑推论”的专题学术讲座。学校部分处室领导、导师及研究生近200人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文学院副院长韩蕊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文学院党委书记颜益民同志代表学院致了欢迎词。随后,章启群教授主要从“天人合一”并非“人与大自然的合一”,而是包含了“天人相通”和“天人相感”两种内涵的关于中华文明及中国思想的关键词,是中国独有的思想和智慧,以此从思想史逻辑推论的角度来阐述“天人”究竟如何实现“合一”状态。

谈起“天人合一”,章启群教授认为在以张世英为代表的传统的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与大自然合一的话语结构中,其实暗含着一种救世思想,并借用“黄肠题凑”这种对森林资源掠夺滥用的历史事实来对此提出质疑,由此说明将“天人合一”理解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显然与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观念——礼法制度并不相符。

接着,章启群教授通过孟子的天人相通说、董仲舒的天人相类说以及天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说这三个方面总结了张岱年和楼宇烈对“天人合一”思想来源的观点,并结合侯外庐先生认为子思、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一脉相承的看法,在《礼记·表记》《尚书·汤誓》《诗·商颂·殷武》等诸多文献史料佐证的基础上,章教授归纳出了一条思想史演进的大致线路:从上古人们对于天地、祖先的崇拜,演进为对于天命的认同和敬畏;而天命在殷商时代渐渐浸入“德”的内涵,后来周朝将之明确为“以德配天”;后来,子思、孟子进一步将天道与人道一以贯之,为宋明道学开启了天理与人性统一的先河。

此外,章启群教授还结合徐复观、李泽厚先生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认为如果要回答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原因,要回答“天”、“人”何以“感应”的问题的话,就必须对汉代学术和思想背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与此同时,章启群教授不禁联想到对司马迁至今仍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并就司马迁的“天人之际”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是否相通进行了分析。之后,章教授又重新回溯到“天人合一”思想古老的源头,回溯到“谈天”,即上古天文学,而此上古天文学及其变体——占星学在学界却始终是一知半解。最后,章启群教授针对现场部分老师同学的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

通过章启群教授的讲座,希望同学们在明确“天人合一”内涵特征和命题缘起的同时,更应该以一种严谨的态度不断在学术研究的大道上追求真理,敢于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对某些学术权威存疑,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努力在学习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国学修养和文化品位。

【主讲人简介】

章启群,男,195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方哲学与美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阐释学、中国先秦、魏晋和近现代的哲学与美学有着独到的研究与见解,同时对中国的文化、教育状况也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一直主张“教育要有独立性,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学校要成为以学术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机构”。著有《哲人与诗——西方当代一些美学问题的哲学根源》、《伽达默尔传》、《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意义的本体论》、《西方古典诗学与美学》、《新编西方美学史》、《百年中国美学史略》等。

上一条:“雁塔环境法学术沙龙”在我校成功举办
下一条:“人文建大 国学讲坛”系列讲座之“‘天人’如何‘合一’——从思想史逻辑推论”在我校雁塔校区成功举办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 站点维护: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处 | 联系邮箱:wxy@xauat.edu.cn | 联系电话:029-82202703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 幸福校区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710043 | 草堂校区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

文苑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