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为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法学教育提供了纲领引导和行动指南。文学院法学系深入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创新法学教育教学新形式,着力推进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法学系高度重视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贯彻落实“精通法律、熟悉工程、擅长英语”的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法律+”的知识体系,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方向,融合学校整体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法学学科建设。
在日常教学中,法学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式,积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构建多元实践平台,不断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认知,切实提高法学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积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方面。单杰、陈思思等教师通过“沉浸式”“交互式”“多元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教学模式更具实操性,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如《知识产权法》课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氏乡约乡仪”为教学对象,采用访谈、讨论、展示、点评等教学方法,实地调研考察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效果,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保护理念,在田间地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个案教学。《中国法律史》课程则通过对秦腔艺术的借用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并理解我国传统法律器物、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等,由此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与远大法治抱负。
在探索构建多元实践平台方面。翁洁、刘莉等教师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我校首个法学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对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工作中重要环节和场景还原,预设线索,引导实验人员投入互动式实验操作,通过对重要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真实客观反映实验成果与效果,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掌控与应变能力,达到法律技能培养与训练目的。从实验效果来看,显著提高了学生实务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即就业”做好准备。
法学教育担负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理论保障的重要使命,高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法学系将深刻领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持续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